如何基于自身特色打造导学慕课

时间:2017-04-20浏览:2461

4月20日,围绕“慕课·翻转”主题,哲学系刘鹏副教授、软件学院刘钦老师主持了导学慕课制作研讨会。2016年5月,哲学系的《学在南哲》、软件学院的《程序猿与攻城狮》、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《走进地理学》这三门导学慕课首次上线,登陆国内知名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。导学慕课以高中生和大学新生为主要受众,以院系为单位制作课程,描绘知识版图、导引专业兴趣、宣传院系特色,采取一次性自助授课模式,方便学习者按自己需求自由安排学习进度。三门导学慕课各有特色,受到了学习者的欢迎。

刘鹏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哲学系导学慕课《学在南哲》的制作、上线、维护及推广。脚本主要依托新生导学课,各教研组集体讨论确定讲课大纲,内容设置分为三部分:专业普及、系史宣传、人才培养,每部分的风格都作了统一。每个视频时长约11分钟,课程总时长255分钟。助教收集素材、撰写脚本初稿,主讲老师修改、校正、定稿。主讲老师讲授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各自研究领域或研究专长。视频呈现形式主要包括主讲老师出镜讲解、专家访谈、校友或学生宣传介绍等形式。为了敦促制作公司高效高质的制作视频,哲学系为该门课临时设置了一个视频制作室,制作公司进场工作,方便老师、助教与制作公司随时沟通、协调。课程上线及维护主要由助教负责,答疑则由主讲老师和助教共同完成。刘鹏副教授是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,又负责课程建设的整体协调。他总结认为,导学慕课的建设是团队工作,尽可能兼顾主讲教师的学科背景;需要与制作公司及时沟通;视频制作形式、内容尽可能丰富,录制的影像资料可以考虑多样化用途,除了用于慕课制作,也可用于学科史建设或其它用途;教师需严格把控素材的准确性。课程上线后,哲学系还将其制作成光盘,用于招生宣传,有效扩大了影响。

随后,刘钦老师作为软件学院导学慕课《程序猿与攻城狮》的课程负责人和主讲老师之一,分享了另一种风格的导学慕课制作模式。该门课程由五位青年教师担纲主讲,根据各自风格选择多种视频呈现形式,或以老师讲解为主,或纯动画视图加老师影音讲解,从各自研究领域选择主题,以软件工程的历史和软件工程师的解密开始,到人机交互、移动互联网等热门话题,迅速调动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学习兴趣。课程上线后,主要由刘钦老师负责维护,因学生众多,测评方式以客观题为主,辅以讨论区交流。考虑到软件工程是应用科学,以编程为主,刘钦老师正着手二次开发,搭建外接平台,让学生有机会动手进行编程。